為了對付和消滅蚊子,自古以來,人民群眾就創造了不少避蚊殺蚊的有效辦法。宋朝詩人陸遊作詩曰:“酣酣美睡付紗廚”,即躲進紗櫥以避蚊咬;古書《卑雅》上有“蚊性惡煙,以艾煙熏之,則漬”的文字記載。客觀地說,這些做法畢竟太消極,太被動。由於蚊蟲具有分布廣、適應性強、媒介種類多,以及生態習性各異的特點,因而采取綜合防治,才可以收效。
主要是清除蚊蟲的孳生場所,或改變其孳生環境,包括填坑窪、疏溝渠、翻盆罐、堵樹洞、鏟雜草、封廢井、撈孑孓等。積極的辦法應該是按照打小、打早、打了的原則,向蚊子主動進攻:在初春消滅越冬蚊蟲,到早春(3—4月)要徹底消滅第一代蚊,夏季則要采取綜合措施,捕殺成蚊及幼蟲。至於農村常用消滅孑孓的中中草藥就更多了,例如鮮桃葉、鮮艾、鮮水蒜、貓兒眼、蓖麻葉、猿毒、烏桕樹葉、苦楝樹葉、黃花蒿、除蟲菊、辣蓼、青蒿、浮萍草等,取材方便,效果顯著。